前方的小池塘形似砚台,称为洗砚池。

相传是明代抗倭英雄唐荆川拜师求学的地方。唐荆川是淹城唐家村人,自幼顽皮。7岁上学,半年换了四所学堂,让父母伤尽脑筋,只得把老师请到家中,但短则一天,长不过三天,都要卷铺盖走人。一天,唐荆川父亲又请来了一位姓叶的先生,唐荆川看他长得身材矮小,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,内心极不服气,心想:这种人还敢来教我?第二天,唐荆川把叶先生带到这个小池塘边,嬉皮笑脸地问:你准备教我文的,还是武的?叶先生回答说:文也教,武也教。唐荆川说:“好啊,那我们先来交交手,不过,有言在先,能者为师!”话音刚落,就冲了上去。谁知叶先生早有准备,一把抓住他的手臂,顺势一拉,将他按倒在地,用力一捏,痛得唐荆川哇哇大叫,连声喊道:“先生饶我,我服了”并且,双膝跪在池塘边的那块大石头上,一边磕头,一边说:“先生在上,请受小徒一拜!”从此以后,师徒俩每天来到池塘边,练武习文。不到三年功夫,天资聪颖的唐荆川饱读诗书,练就一手好武艺,并开创了武进地方拳种——阳湖拳。他16岁中秀才,23岁入翰林,后当兵部主事,在福建沿海抗击倭寇。

许多淹民子弟闻讯纷纷来这里举行拜师仪式,并把这块石头称之为“拜师石”。